浅谈我的消费观
又名《今日下午刷tb有感》
也是借写文章的机会总结一下我的消费观念
在家呆了三周了,没有日历时间过得很没有实感,又快到下一年了,正好可以买一个新日历。嘿嘿便开心的打开了淘宝,那种将花又未花钱的感觉是最好的,只有买新东西的期待而没有花钱的痛感。一开始淘宝给我推的是那种很务实很简约,大大的空格给我写字,看似还挺合我胃口,但价格才6块8,让我觉得我心爱的要用一整年的日历不应该只值这个价……呃呃可能也是我个人的问题吧,在一些将会用较长时间的东西上不喜欢买过于便宜的东西,即使我理智也告诉我几张纸本就不值什么钱。想起我买手机支架,4.9的我偏不买要,买了一个22.9的……即使我也知道22.9的性价比不高。可能是在这种小钱上奢侈我不太care,让周围的小东西都精致美观才能让自己有一个很好的心情和状态呢hhh就像是我高三用着全套斑马百乐国誉文具,会让做笔记都变得更有意思。归根结底或许是奇怪的虚荣心吧……
后来看中一个正面也是简洁白净的,后面有横线写每月计划,有方格给每天实施情况打钩。很符合我对于自己的设想:自律、有恒心、用富兰克林方法养成了多种好习惯……于是这款日历被我全款拿下。再后来看到一个很漂亮的千里江山图的日历设计,木质底座+硬纸卡,每月的纸卡组成了连绵的山峦,设计非常棒,短暂的心动了一小会,以不实用告终。在这方面我倒是挺理性的,只会买很符合我设想的东西,好看没大用的东西不会碰。想起了我的ycf台历,88rmb始终没下的了手,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我买回来不会舍得用来写写画画,这就失去了日历的本来意义,而我也没那么想要几张厚实的照片。
自己的事情搞定了就想起有一位朋友快生日了,要挑一挑礼物。我挑礼物的标准:一是自己喜欢的(因为只有这一点最有把握),二是朋友可能喜欢的,三是一定要精致漂亮,可以接受不实用。所以买礼物的时候是我偏离自己消费观最远的时候,往往会买一些只有摆设价值没有实用价值的物品。这并不是说那些东西我不喜欢,相反,我只有刷到某样令我心动的东西,才会考虑给朋友送,只是如果是买给自己,永远过不了心里实用性这一关。不过礼物的意义不就是这样的吗,给朋友一瞬的惊喜,能在桌面上或其他地方一直陪伴着ta就更好了。还有就是,达成像我一样实用导向性太强的人获得一些可爱摆件和小玩意儿的愿望。 真需要的东西自己已经买了,哪能这么巧等朋友来送呢?(嘿嘿其实也不是没试过,但那实在是太心有灵犀啦!) 给朋友买礼物避免不了会纠结,我本身挑选自用物品的样式就有够纠结了,现在还要加一层纠结:猜测琢磨朋友会喜欢哪一种,哪一款更适合ta……我个人认为纠结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并有在极力避免纠结发生:比如少逛tb少买东西,真要买时我也会大致就好,毕竟我纠结的根本是因为我是一个包容性很高的人,都可以接受。但或许我的朋友不是……我买礼物总想精益求精……也不知道上一次买的礼物朋友喜不喜欢……
挑完礼物纠结完款式之后美美睡了一觉,起来继续刷了0.5h的tb。这次就是漫无目的的刷,挑些令我印象深刻的说。首先点进了最近给我拼命推的卡西欧新款手表,7000+的price……怎么,是觉得我会是它的目标客户吗?这大数据判断的未免也太不精准了吧?呃怎么说,我个人感觉我的价格接受程度是有在提高,从几年前100+的鞋现在买到了400+,也是之前说过的那个原因,会陪伴我很久或者使用频率很高的东西我会倾向于花更大价钱打造更好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卡西欧的手表是符合我这个消费想法的,只是不是我这一消费层次的人考虑的。接着是看到有卖160r的弹弓的,点进评论清一色的好评,说弹弓手感如何好,准度如何高,人体美学设计如何科学。想起我曾经也有一个弹弓,三年级在深圳买的,当时我表哥买了一把小扇子,我坚持要那把弹弓,只有我妈支持我,现在想来我们家只有我妈不会在意世俗认为的女生应该玩什么喜欢什么,应该成长为什么样子,而我从小性格确实也不像普通小女孩一般。小时候买东西可不管有用没有,只要它酷我就想要。最后是想说说一个响指奶盖,799,还不少人购买,大致的样子就是两个磁铁一样的东西吸在一起(商家说是用磁悬浮?),扭动的时候会发出响指一样的喀喀声,手感也很好。呃如果是79我可能脑子亿热就会买了,但这是799……我无法想象会是什么消费水平、什么需求的人会买这个东西,大概是世界上有闲钱的人很多,便能买很多无用但能令心情好的小玩意儿吧,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但不会效仿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进剧场看剧,票价基本是180/280起步封顶880/1080。但是今天没空剖析我对于这个特定爱好的消费想法了,因为今天的任务一项都没有完成……等有空再回来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