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烽时刻初赛总结

这是一篇迟到的总结……

为了能在复赛有更高效率的决策和更清晰的思路——

Keep Fighting!

首先说说结果,我们开局定价太高,库存过多,排名7/10,很劣势。第二回合追了一名变第六,第三到第四回合我们都是第五,第五回合变第四,最后一回合第三。(中间排名大概是这样)可以说是实现了一路追赶一路反超。前两名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俩在我们剩余的人中间已经形成了断层,我们对他们是没有威胁的了。

我们的决策方式是三人轮流共享屏幕,做最终决策者。这个方法目前我们仍打算沿用,虽然按照初赛的情形,一般两个人在发言,其中一个会是我。

一般我们的决策从晚上八点开始,进行到十点多一点,持续两个小时。前面一个小时多一点多是表格上的操作,最后在系统的操作需要的时间不长。

初赛的决策界面很简洁,只有 市场报告 -— 销售 —— 生产 ——财务四部分。对于销售只有价格、广告和客户服务,对于产品销量的呢会有前三项加上质量管理产生影响。
图片alt


下面写一写我们的决策步骤:

1. 看市场前景,了解本回合的主要走向

里面内容大概是说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止痛片/抗氧化剂的需求会增加/减少,哪个国家的汇率会变化(可以说明在哪里发力比较有利)

2. 看上一回合结果的Excel表,分析策略

我们会将下面的各项费用,比如折旧费用,财务费用等,不要觉得很少,因为这里的机器折旧25%,厂5%,而且总销售额也不大,因此算上之后分摊到每一件的成本多了上百块。在这种算法下,打高价的利润肯定是最可观的,因为有可能高价的利润是地价的两倍,但是销售量不会是二分之一。

然后我们选定我们每个市场每个产品要模仿的对象,结合我们自己的意愿,初定如:芬兰抗氧化剂高价格高广告,止痛片平均价格高广告等。

3. 进行需求预测,在系统上操作

首先是根据我们的市场策略,瞄定的对手上一回合的市场份额,来预估我们用这个策略的销量

其次是根据市场前景给的大致增长/减少量,乘以我们上一步预测的销量,来确定我们本回合的预计需求

4. 销售部分,根据初定策略和对手上回合售价,来决定本回合售价

这一步首先要根据之前回合市场平均每回合下降价格的趋势,先算出平均价格,再在这基础上增加/减少我们的售价。

这一步我认为我们需要改进,因为我们会在这里怀疑、动摇我们开始的分析,觉得“哎呀他卖的也不多,利润好像也一般般”之类的,或者对于价格调整幅度把控不好,又要倒回表中进行价格反复比对,会耽误很多时间。可行的改进方案:在第2步分析Excel的时候就把价格写上,然后到时再根据我们的定价和销量调整广告。

5. 生产部分,在满足需求的基础上设置各有5-10的库存

因为缺货成本会比库存成本高很多,因此略有库存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回合建厂力度太猛,导致产能空缺很多,我们又不愿意打倾销战。但是后来有一回合还是太保守,在我们还有很多产能的情况下出现了未满足需求。后面基本都会预多几件。

一般都是芬兰产够芬兰和法国的,美国产够自己的就好。因为芬兰运到法国的运费永远会更便宜。

6. 财务部分

只能调整长期贷款和内部贷款,可操作的空间不大。后期基本是在借钱防止短贷,用内部贷款把各个市场的现金调平。


以上基本就是我们的决策步骤。

我认为我们只有两个人讨论问题也不是很大,就是如果我投屏没有人理我的时候会有点难受。

改进措施:(只能谈谈我做决策时的改进)

首先是做决策的时候自己能完成的表格部分就先完成,在讨论时间前完成,不要耽误大家一起决策的时间。

其次是自己先有一个大致的分析,然后问她们,如果她们肯定的答案我就直接填数据,有问题再一起讨论,不要边征求意见边想,这样效率不高。

最后是要有一个很完整的决策步骤,虽然以上写的步骤在脑子里会有一个大概的雏形,类似于出门前要干什么事一样,但是有一个明确的步骤就会有利于控制时间,每一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自己在决策两次后估算出一个时间),后面还有什么内容,在这一步不要拖太久之类的。

今天上午磨蹭了一小时+下午两小时决策了第一回合,属于是身心俱疲,真的好累,虽然不是我投屏,但做完是有长舒一口气的感觉。汽车案例是我们上学期的企业经营模拟那节课玩过的,是真的很多变量和要思考的地方,用时更长也正常。明天想想这一案例我们的决策步骤以及如何提高决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