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烽时刻决赛总结

很惊心动魄的比赛,很筋疲力尽的比赛,可以更好但也已足够好的比赛!


我们学校本科生在复赛有三个组获得市场第一(不得不佩服校赛用复赛系统的远见),最终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案例分析写得比较好(考完上学期期末和dh在宿舍二楼磨蹭了好久才写出来,晚上去广剧看了学校的歌剧回来继续赶工(笑)),很幸运地拿到了每个学校唯一一个决赛名额。


决赛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在正式开始前五天有一个占比10%的英语团队介绍,接着是在西安线下进行的模拟比赛和商业案例展示各占45%。

英语团队介绍

没什么很特别的,我们是先捋出一个思路,然后让GPT帮我们写稿。是有要求不能超过多少时长,好像是一定要有队员介绍,提到团队力量来源、协作、X-factor之类的是加分项。
我们的稿: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Hello everyone we are the team “The Only 1 in the Universe” from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每人自我介绍姓名)
 参赛理由
We decide to participate the competition because We hope to apply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decision-making, and experience the ever-changing business world.
 团队力量来源
我们团队的力量源于内心对胜利的渴望正如我们的队名“全宇宙唯一的1
The strong strength of our team comes from our inner desire for victory, just like our team name "The Only 1 and top 1 in the Universe"

 团队协作方面
Our three-person team is like a triangle, which can form a stable structure, and each one is also indispensable.
董好is the CEO, responsible for overall planning and strategy. 邓宇婧 is the CFO, in charg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I am the CMO, responsible for market analysis and product pricing.
The "glue" that binds our team together is our commitment to our shared vision and our strong bonds of trust and respect. In the past, we support each other during difficult times, celebrate our successes together, and continually learn from one another.
 X factor
The X-factor for our team is our ability to adapt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For example, in the semi-finals, we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enter the new energy vehicle market and achieved sustained growth in profits. Our team is able to stay flexible, remain open to new ideas, and quickly respond to new challenges, which can give u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over other teams.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this trip to Xi An and we have faith in being the number 1.
The above is our team introduction.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模拟比赛

有点遗憾的是,模拟环节是前一晚大概十二点多开放了,但我们在改路演PPT改到差不多三点,第二天8点到比赛现场,只有一小时给我们做练习环节。别说认真做决策了,这一个小时都不够我们看完三份资料,缕清思路和规则。

什么时候对于比赛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路呢,好像是正式回合2之后吧……

这个系统是以股价为评判标准,股价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利润(没有回购股票这一操作),一共可以开通6个产品,在保证没有产品亏损的情况下,当然是产品开得越多利润会越高!我们大概第4回合悟到了这个道理,在后面的三回合每回合加一个新产品,直到最后(第6)回合才拉满……

这是一个Markerting类的比赛,最注重的是产品设计和营销。

产品设计

图片alt
有很多需要考虑的点:外包装````销售地区````产品特性````功能值,这些都要细细斟酌;这四个需要考虑的地方,落点都是你的销售群体是谁。还要有一个长远的战略,因为如果更新产品会花一大笔钱(这是我们第三回合才意识到的)。

我们最后三回合得出的结论和形成的思路是,产品性能越好利润越高,要保持高性能的同时控制更新产品的成本,因此我们每个产品隔一回合更新一次,在没有被更新的回合中就是适当调低售价来维持销量。

营销

图片alt
与另两个系统不同,这里的销量预测很重要,如果预测误差高于一定值会有惩罚(这个也是我们第2还是3回合才发现的)。
销售只在欧洲和亚洲销售,同一产品可以选择在其中一个或两个国家销售。亚洲一直在亏钱,卖多亏多,第5回合我们终于下决心不在亚洲卖了,结果发现有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哈哈哈。第6回合卖了一个低价产品,亏得少了一点。
外包装无论哪个地区面向的消费者是谁,都是用药片最好。我们六个产品都是药片。

目标群体是什么,对应投的广告就多;同时根据目标群体也要有销售渠道的投入。

市场调研报告

图片alt

图片alt

上面两部分的决策依据都是市场调研报告,归纳总结得出最好的。

商业案例分析

周五出案例,周末进展较少,真正投入时间的可能只有五天左右。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可以更高效的地方。其实不太愿回忆那段时光,一起熬大夜,一起讨论,但也有很多时候我在抱怨,我在和dh说没关系就这样吧我要睡觉了再见。dh真的很认真,她好重视非常重视,我第一次见她这么认真和执着。我的态度是,不用完美,基本完善就好,我相信其他人也做不到这种程度,但事实上我一直在被dh推着往前走,虽然我的财务部分真的找不到相关资料,空耗了许多时间,这也是不愿回首的原因之一。

最终结果是我们真的做得很好。评委老师在我们下场后回过头来问我们:你们有老师指导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我们也算是有老师指导的,李卫宁老师在周二晚指导了我们两小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向,很感激。

图片alt

随便说点什么

虽然决策指南有说,要避免与对手或者自身产品的过于雷同,这样会产生侵蚀效应。但是我认为,总共就五个功能,很占据市场份额大的选项组合也就那几种,怎么会不重呢。要有自己的优势特色,在这之外做的产品只要不亏就是赚的。自己如果完全避免和自己竞争,这不是把更多的份额让给别人吗,就比如A和B队分别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产品,各占份额50%,如果A队此时增加了一个同样的产品,这虽然是在侵蚀自己的份额,但这样A队可以占总份额2/3,不是更有利吗!

比赛前的一周都很晚睡,每天睡眠时长5-6小时。模拟决策前一晚3点睡7点多起,脑子晕乎乎的,中午躺了十几分钟也没睡着。下午开始头疼,好疼,又困,只能一直在给自己加油打气:还剩几回合了!加油啊!不坚持下去我们队赢不了! 从下午两点到五点,每一回合都是最后两分钟做最终决策,休息一分钟看到结果立刻开始下一回合的决策,没能有丝毫的松懈和走神。还记得我在高度紧张中抽空看了一眼隔壁组,有人在趴台睡觉,大部分人都是不紧不慢毫不紧张……可能我很急的情况下说话也比较大声,听dh说是这样的,但是在那种情况下根本关注不到了。

最后一回合我们第二名,与后面是断层式领先。好佩服自己啊!现在回想,当时我脑子拼命转,不断输出我的想法和结论,却记不得队友们说了些什么。有一个地方我不满我还很急地说怎么能这样!结果证明我的想法不太对哈哈,有点专制的感觉,也有点离了我不行的感觉。当然和队友的合作也非常愉快!特别是和dh,感觉我们很多决策思想非常一致,可能是校赛一路打来的默契吧。

这次尖烽时刻证实了我好适合做这种决策,揣测对手、在规则下找寻最优道路,我真的能做得很好。